Search


PTT上分享「失戀後該做些什麼」的文章,原PO認為核心價值在「讓自己得到新的東西」、「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PTT上分享「失戀後該做些什麼」的文章,原PO認為核心價值在「讓自己得到新的東西」、「讓自己感覺自己變好了」,並細分成五點

(1)增加新的技能

(2)轉移注意力

(3)轉移生命重心

(4)累積性行為 (註:是「累積性」的行為,例如看書、運動)

(5)追求下一個對象

這些都是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活動,在非失戀的時候做也很重要,但好像很迂迴的逃避失戀這一件事情。

怎麼說呢?

不知你有沒有過騎車犁田的經驗?

我有過,造成了大面積的擦傷。

騎車犁田通常都會在大馬路,傷口通常很髒、血肉模糊。在急診室裡,護理師先拿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,然後拿著大棉枝「微用力」(她說已經很小力了)的把傷口裡的小石子清出來,真是他x的痛!

失戀跟受傷很像。

失戀了就是失戀了,受傷了就是受傷了,不管吃再怎麼強的止痛藥,傷口還是在流血。

如果你這一段感情像演八點檔一樣曲折離奇,失戀是痛不欲生,就像傷口爛爛的一樣。

如果只是吃了止痛藥,然後拿塊紗布把傷口蓋起來。

下一次再掀開,傷口就爛給你看。

我並不是說止痛不重要,的確,失戀不是生命的全部,就像我犁田後隔天還是一跛一跛的去上課。

失戀後還是可以生活,但是一定會受到影響,這時需要止痛,當然還是有少數人的生活會在失戀之後全部崩毀,那可能是本身體質比較怕痛,或是這次真的傷的非常痛,就跟犁田一樣,有些傷到腳,有些人傷到頭。

我在碩士時候做的心理創傷研究,在創傷之後,人們光接受「創傷已經發生」就需要花一段時間,在心裡反覆思索「我到底怎麼了?」也需要花一段時間。

失戀也是一樣,接受失戀的事實 (通常大家都是理智上接受,情感上不一定能接受)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釐清這段感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也需要花一段時間。

註:什麼叫「理智上接受」呢?例如我最近去看了一部新車,我知道買了之後生活會比較拮据,所以我沒有買。我做的決定是沒有買,但是我超想買!

在這裡必須提醒各位,「到底怎麼了」並不是要問對方、找出一個答案,這會有點像歹戲拖棚藕斷絲連,畢竟分手都分手了。而是要在心裡自己幫這段感情下一個註解。

一個包括好處與壞處的註解。

失戀了,大家都很ㄍㄢˋ,但是這段感情帶給你的,一定包含甜蜜與悲傷 ( 八年前我也覺得馬英九可以帶給台灣希望啊,即使他現在……我也曾經支持過他嘛),不需要全有全無的看待過去的感情。

釐清自己的獲得與失去,才能進行下一步心情的平復與修整。

而不是一昧的轉移注意力+止痛。

而文章太長,讀者會沒耐心,所以先到這裡待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臨床心理師、作家。 演講或課程邀約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